<

新闻中心

光铄童心舞蹈“探寻黔东南民间艺术”艺术研学篇

未标题-1

前言:

大疫三年对于每一个从事教培行业的人来说都带来了巨大挑战与困境,也阻碍了我们的脚步,对于我们光铄童心来说,三年里我们停止了向外,不断夯实着内部,三年间我们从7家校区发到全国27家校区,这可以说是行业内的奇迹。三年过去了,疫情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走出去了,我们光铄童心也迎来了三年后再次带着我们的小舞者们走出去,去民族当地去体验,去感受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简言:

光铄童心将在七月带着我们的学员走进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贵州黔东南。

活动早知道:本篇带您简阅了解黔东南的文化与民俗。

介绍篇:黔东南,位于贵州省东部,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居住着世界上最密集的苗族同胞、侗族同胞,同胞们世代以务农为生,解放前期,与世隔绝,生活基本靠自给自足,在长年的生产生活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苗族、侗族文化艺术,比如:苗族飞歌,情歌、侗族大歌、古歌、芦笙、琵琶琴、芦笙舞、板凳舞、反排木鼓舞、锦鸡舞等,这些艺术滋养着我们的同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苗族侗族的艺术,传承、演变,慢慢的走向世界,被世人所熟知、接受,喜爱,特别是我们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因曲调悠扬,歌词浪漫唯美,曾一曲灵动,拿下全国的各项大奖,也取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的各项美誉。

image

我们这次的研学行程,重心在于,探索黔东南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其次, 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小朋友们一起互动体验独有的苗族侗族风俗民情,帮  助与关爱山区贫困及留守儿童,游览领略贵州的大好山水风光,让远自北京而来的小朋友们,亲身感受到来自大山里艺术的魅力。

【知识学习】 :了解苗侗民间乐器,学习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情歌,学习 芦笙舞,反排舞、锦鸡舞,非遗蜡染的制作方法,了解苗乡侗寨的名俗文化;

【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精神,分析创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组织能力;

【认知培养】 :培养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独立勇敢自信,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会分享与帮助他人,培养感恩精神;

image

侗族大歌琵琶琴

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  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大歌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 成熟的阶段,至明代,侗族大歌已经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侗族 大歌的发展与其鼓楼的居住形式,好客的风俗习惯,以及侗族语言 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侗族大歌结构严密而精美,歌词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

侗族琵琶是由琴头、琴杆、弦轴、共鸣箱和弦构成的。在各地区 琵琶的大小不一,可分大、中、小三种。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 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悦耳。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  小牛角或竹制的拨片弹奏.它除了独奏、合奏外,还可为侗歌、舞蹈伴奏。是一件极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乐器。

【认知培养】 :培养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独立勇敢自信,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会分享与帮助他人,培养感恩精神;

1686806100277


苗族锦鸡舞古瓢舞

锦鸡舞别具一格,是丹寨县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瑰宝,被外 界誉为“东方之舞”。锦鸡舞以芦笙伴奏,表演时女性个个绾发高 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穿绣花超短百褶裙,戴全套银项圈手镯, 脚穿翘尖绣花鞋,她们头戴银饰,身穿黑色短上衣,腰间束若干  条五彩镶边,末端坠挂银牌和流苏似锦鸡华丽羽毛的彩条长裙,  模仿锦鸡频频“踱步”、“旋转”和“飞翔”,随动作变化而使腰间彩带起落飘散的舞姿,把人们的心又带回到远古时代。

image

苗族板凳舞芦笙舞

板凳舞是舞阳河流域苗族(俗称高坡苗)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其特点是节奏热烈,舞姿变化不大而又饶具风趣,道具简便,参与性强。“板凳舞”是苗族纯自娱性酒后热情奔放的、寓体育运动于舞蹈的形式之一。由一人或数人持板凳相击为鼓点,众人围于外而舞。鼓点多采用3/4拍节奏,众人时而聚拢,时而散卉,且舞蹈动作较大,显得粗犷、豪放、激扬,表现了苗族人民豪放、热情好客的气质。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舞大多在年节、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

image


结言:欢迎小朋友和家长们参加去感受当地文化,切身体验不一样的艺术研学之旅。期待小朋友和家长们在生命中留下属于黔东南艺术文化的色彩。

参与方式:请咨询联系您所在校区前台。